本書簡介:
本書討論地理範圍,以閩南語為主軸,從臺灣及福建談起及於儋州、新加坡、馬來西亞、琉球群島、菲律賓等。起談時代上溯四千年前閩南人之南移。經六朝之開發及於閩南人在海外之活動,及其貢獻。在此範圍涉入甚廣。最後及於在近代史上閩南所發生之歷次不幸事件及對今後之展望檢察。
本書功能除有述說閩南人來源之作用外,另有四大貢獻(詳請見本書序文):
1.為亞東上古史(四千年左右),提出更清晰之區畫。
2.為閩南人之發展史蹟作一較有系統之描述。雖不夠精深,猶略勝闕如。
3.為漢語五千年來之語音演變,提出略有系統之論證。
4.為近代史提供一些無人觸及之資料。
對漢語七大方言中之四大方言,則有定位功能:
一、閩南:定位為夏末漢語《大閩南區聞見繹》一書,自始及尾皆有此論斷。
二、閩北語(福州話):定位為夏初漢語(約距今四千年,見本書余第三章第二節,禹第二次南征)。
三、湘語:定位為自夏初至夏末之混合(見本書第三章第三節,進漢水至湘江之不斷活動一節)。
四、客家:定位為遼末漢語(見第七章第一節注四)。本書作者:
畢長樸,山東威海衛人,生於民國十六年。性喜讀書,尤其對學術性之專書,樂此不疲。累積學識多年,將平生對一些字辭的思考所得,撰成《中國上古圖騰制度探賾》一書。
另外,感於北亞人種對漢民族關係之密,乃從事北亞各種語言之研究,又完成《回紇與維吾爾》一書。近來,更有《說皇》、《文明肇始之主徑》、《增廣訂正古今俗常字閒釋》三書的出版。
上述著作,涵括了哲學、人類學、中國文學及語言學,提供給有志研究與好讀書者參考。新近出版之《大閩南區聞見繹》,以在大閩南區六十年之經驗與思索而著成此書,以臺灣為主,地界及於沖繩、南洋、海南島。歷史自夏禹入中原篡舜而作二次之南征,始漸述至五、六世紀後之大規模開發,及於現代。
本書資訊 [作者] 畢長樸 [ISBN/ISSN] 9789868716001 [出版日期] 2011年4月 [開數] 25 [頁數] 441 [精/平裝] 平裝 [分類號] 673.12 [出版社] 樸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