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布袋戲自清朝中葉由中國漳、泉一帶傳入台灣之後,經過百多年來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甚至可以說是台灣在地文化的驕傲,也是台灣人民的集體記憶之一。台灣布袋戲裡面有文學、哲理、說書、雕刻、刺繡、繪畫、音樂、戲劇等各種表演元素,可謂「八紘寰宇匯集一藝」,簡直是「采眾美以成芳,集群葩以成秀」的表演藝術。為了解此一台灣民間最生猛獨特的表演藝術,本書除了探討布袋戲此一名稱及其劇種形成由來之外,另深入考索台灣布袋戲的各期發展關鍵,以了解其沿革始末與後續影響;並以「小西園掌中戲」、「霹靂布袋戲」為主要例證,剖析古典與金光布袋戲的特殊表演美學特質,讓讀者瞭解二者美感差異之所在,並因而領略台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之美。 作者簡介 吳明德,臺灣高雄茄萣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與國文學系合聘教授、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著有《臺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王闓運及其詩研究》、《霹靂人物出場詩選析》(合著)、《霹靂布袋戲操偶教學-基礎篇》(合著)、《戲海女神龍-真快樂‧江賜美》(合著)、《粧佛藝師施至輝生命史及其作品圖錄》(合著)、《臺灣製墨藝師-陳嘉德》(合著)、《音樂人生-紀利男生命的交響樂章》(合著)等書。另有多篇論文散見國內學報、期刊。 目次 目次
台灣布袋戲大論述 林明德
自 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布袋戲名稱與劇種形成源流考述
第三章 台灣布袋戲的發展歷程【上】
第四章 台灣布袋戲的發展歷程【下】
第五章 古典布袋戲的表演藝術之美─以「小西園掌中戲」為例
第六章 金光布袋戲的表演藝術之美─以「霹靂布袋戲」為例
第七章 結論─台灣布袋戲的文化底蘊與審美特質
附錄:台灣布袋戲大事紀
主要參考文獻與資料
本書資訊 [作者] 吳明德 [ISBN/ISSN] 9789571512631 [出版日期] 2005/07/01 [開數] 25 [頁數] 795 [精/平裝] 平裝 [叢刊系列] 民俗叢刊 [分類號] 986.4 [出版社] 台灣學生書局